免費論壇 繁體 | 簡體
Sclub交友聊天~加入聊天室當版主
分享
返回列表 发帖

再回“梦开始的地方”

本帖最后由 依旧 于 2013-7-1 09:48 编辑 : j& j1 @- {# V0 K0 t
$ `' i) S/ @( ?3 ]. f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再回“梦开始的地方”
7 S9 p) a: r) z- p% ^    核心提示:聚会现场 本报记者 李子涵 袁帅 208医院于1968年年底率先成立了专门治疗小儿麻痹症的机构——626医疗队,该医疗队有200多名医护人员。在626医疗队存在的14年里,在这里接受过精心治疗的小儿麻痹症患者多达10多万人次。来源:长春晚报 发表日期:2013-06-26 08:31
2 x4 ?. e  M# r0 n1 M, |0 H4 s  K$ e/ L4 ~- {( v) Z- y
    208医院于1968年年底率先成立了专门治疗小儿麻痹症的机构——626医疗队,该医疗队有200多名医护人员。在626医疗队存在的14年里,在这里接受过精心治疗的小儿麻痹症患者多达10多万人次。208医院的626医疗队住院部原址今年7月底就要动工拆除了,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位曾经在这里治疗的患者为此来到了长春,以“梦开始的地方”为主题,举办了“同谢军医恩,共叙患友情”的活动。
2 P2 Y, p: V4 `, H9 p$ c6 g! L
2 N, g  o2 \  H: b2 \; a' ]他们想要最后再看一眼,改变他们命运,带给他们希望,让他们重获新生的“梦开始的地方”。25日16时许,记者来到了西广场附近的一家酒店。曾经接受过治疗的小儿麻痹症受益者和626医疗队的医护人员相拥在一起,诉说起当年的往事。
7 L, @8 ]/ L* I
# X' {$ d" E" W+ v: ?3 c& a“626亲情家园群”' m- }; N; C8 z( d8 B
, N7 \6 ?2 ?$ \! p
QQ群成了大家联系的纽带9 i  G) Q, S. l) C6 U2 s: g
7 f3 h3 B# T9 C& X, K* d
在酒店中,记者见到了一幕幕感人的场景。/ K# B7 Y0 ~! `* y6 D& k% ]- F

3 E$ F3 c; V# r) S9 K. V长春的韩亚珍和图们的陈丽春是626医疗队的病友,住院期间,她们互相帮助、鼓励、安慰,度过了艰难的岁月,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她们至今无法忘怀住院的那段岁月。! E1 F# d/ Q; U

; Q+ A" M& t$ n3 A广东佛山的小儿麻痹症患者汤桂萍特意乘坐火车来到长春。
/ R; a4 ]# _; O- @
1 }' Y) j0 {$ P& a9 `7 y58岁的孟庆杰曾在626医疗队治疗,1969年,13岁的她来到626医疗队,经过8年的穿羊肠线手术治疗和两年的恢复治疗,小儿麻痹症被治愈了,圆了她的入伍和上大学的梦。' Z0 Z; e/ M- ?6 r9 l

' J$ P9 X, f7 L( Y9 x你来了,我来了,80位曾经在这个医疗队治疗过的患者都来了。此次活动受益者来自全国各地,有黑龙江齐齐哈尔、广东佛山、江西南昌等地。究竟是什么维系起了大家的联系?他们告诉记者,维系起大家联系的,一方面是大家对这个医疗队的记忆,另一方面是大家在网上进行了交流,他们建立了“626亲情家园QQ群”。这个活动就是通过这个QQ群发起的,也是通过QQ群进行了组织。+ N6 I4 L0 r+ b

4 d' t0 g2 i7 r' n* q: X0 ^9 c大家共同的恩人
" \1 r8 W$ }2 G6 }, F- {( ]
( ?+ b2 R' C9 m: H7 {今年90岁的老医生来了
( P  x7 d0 G" h2 e6 C* z, b! P/ k" g9 n$ F
在大家聚会的现场,80位病友见到了他们共同的恩人,这就是今年90岁的门洪学主任,他现在享受国务院津贴。2 P  W4 J$ i6 o7 h; H2 E! V

& A- w) t/ H4 I6 x当年为了骨延长手术早获成功,门洪学自己先喝配制的中草药剂,严重中毒,昏迷不醒。在抢救过程中,还念念不忘他为小儿麻痹症患者研究的科研成果,很多军医及卫生员们为了一种新型穴位结扎,都在灯下钻研,在自己身体上做试验。
% Z. M" T3 B) \6 K& l
( |, P& z2 @6 H张振龙老人今年70岁,是626医疗队的医生,为很多小儿麻痹症患者开刀做过手术。他回忆起当年的一些事情,1968年,208医院成功治愈了一位瘫痪的残疾人。此事经过媒体报道后,引起了社会的关注,全国各地的患者都来就诊。“626对小儿麻痹症患者是一个难忘和幸福的日子,他们在这里治好病后,获得了幸福的生活。”45年的时光,张振龙老人已经耳聋了,但是他思路非常清晰,他甚至还能叫出来这80位患者中一些人的名字。
' V: I, t6 z% X' d5 K: J! h4 |$ h1 J' v4 R" D
本报助力3 M  [% z: H0 N/ E0 I
" ~# [# l! z, J9 u: l% n
找到照顾过自己的“唐叔叔”
0 D6 `0 i% b+ F7 H) E1 Y" u5 s
3 Z- z( [: }3 }6 P, m) A% h丁宝明女士现住北京,曾在1975年来到626医疗队,对这里的医务人员有着特殊的感情,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她不能忘记父亲丁孝石的同学唐玉文在住院时对自己的照顾。今年4月,丁宝明找到了本报记者,想要寻找当年曾经照顾过自己的“唐叔叔”。通过本报报道,唐玉文老人找到了。
( n2 k; [& M0 Z) o. b& l6 c0 R- V9 Q7 X" k9 i) `! u2 H, b
丁孝石老人已病故,为了完成父亲找到唐玉文的愿望,在得知唐玉文老人被找到的消息之后,丁宝明驱车从北京来到长春与唐玉文老人见面。虽然38年未谋面,他们一眼就认出了对方,他们亲切相拥,彼此询问生活近况,诉说着当年的事,场面令人动容。
# K8 E( S8 o# t' j! G8 u+ H4 \( X
9 |1 J# V' l! o4 y. Z' t“这次我是和母亲、丈夫、侄女一起来的,我们昨天上午从北京出发,经过两天的车程才赶到长春,一直期盼着今天相见的场景。我现在的心情十分激动,已经和唐叔叔38年没见面了,十分想念他,在这里住院时,唐叔叔一家给予了我很多照顾,使我至今难忘。”丁宝明告诉记者。
; Z3 l1 X# q& g9 G8 C7 k, `* M$ ]1 k6 R
相隔37年# e2 ]" {! l7 j* P) s1 m' N- @
. [7 f3 w. W. @+ v4 ?
小姐妹依旧保持当年的情感
4 O$ z& o8 S1 ?0 p7 h
. V% o; _, h1 E! L“王姐!”“伏秋萍!”两个女人喊着对方的名字,抱在一起,激动得哭了起来。她们是王丽华和伏秋萍,曾经是626医疗队的病友,已经37年没有见面了。
+ o' s/ Q5 [* E& g, v0 J1 v1 J) t* V5 g( q: g, o3 @& A. u* [
两个人亲密地靠在一起,互相为对方擦着眼泪。“我们都是1976年来到626医疗队的,当年我们住一个病房,王姐比我年纪大,经常照顾我,帮我打饭、打水、冲牛奶,我们就像亲姐妹一样。那时候的感情让我一辈子也难忘。”伏秋萍说。. A/ x7 D; r" g+ m7 u; L
( q( t/ [, v" s8 R- I
王丽华说:“我6岁得了小儿麻痹症,右腿不会动,每走一步都要压一压腿,本以为这辈子都要这样了,是626医疗队让我重获新生,治疗后我扔掉了拐杖。我是牡丹江人,伏秋萍家在齐齐哈尔,自从出院后我们渐渐失去了联系,也就没再见过面。最近一段时间,我通过网络找到了伏秋萍。当她拨通我的电话后,我就感觉像是做梦一样,37年前的往事全都涌现出来。后来,我们又在网上视频,双方对着电脑眼泪汪汪的。我们病友之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,这是连家人都取代不了的。今天晚上,我们两人住一个房间,肯定会聊通宵。”
' y8 r4 v0 G$ v0 q6 Q# @
7 e5 E4 i3 J4 P6 m4 \7 i忘不了唐山地震岁月+ [1 a' @8 z0 u2 m& D. J$ V: t

; A3 l7 M8 x" Z* w7 ~# ~9 R那24小时陪伴我的女护士0 g3 u9 z6 q5 K9 s( l
* ]) H6 o; f5 H; k* Q
来自大庆的崔为国今年57岁,从他的言谈中可以看出,这是一个特别爽朗的人。崔为国坐在沙发上,旁边放着他的双拐。“当年经过治疗,我走路时已经不用拄拐了,现在岁数大了,也胖了,没有以前灵活,担心摔着,这才又拄上拐了。”崔为国说。
: S- g* W  t1 E' Q# k
6 p, e, M0 J4 j崔为国从1969年开始到626医疗队跑门诊,1976年入院,经过一年的治疗右腿情况好转。“我手术的那一天是1976年7月28日,也就是唐山大地震那天。当时长春也有震感,我手术完躺在病床上就开始担心,万一长春也地震了怎么办,我刚手术完,想跑都跑不了。医疗队安排了两个女护士24小时看护我,一旦发生地震就把我抬到外面去。我又开始担心了,我体重156斤呢,这俩女护士能抬动我吗?”说起当年的事,崔为国哈哈大笑。2 V, F, F! Q% `+ U" |

/ M( W" L6 ?9 l; n, ]“现在孩子大了,不用我管了,我经常开着三轮车出去旅游。这几年去过北京、大连、沈阳、长春、哈尔滨等地。几个月前,我从我们小儿麻痹症病友群看到,大家要在长春举行一次聚会,重游旧地,我想到以前的一个病友贺天义,我出院时就是他送我上的火车。自从出院后,我们就没再见过面,但我知道他家的地址,30多年了也没有忘记过。前几天,我开三轮车到大连长兴岛,很顺利就找到了贺天义。”崔为国说。6 G8 c6 b9 @3 K2 f6 V( ~

( \# j6 P8 m8 H大家可能互不相识1 P7 |0 X$ W3 W! l
. O* M4 o5 X2 P0 K: u
但共同的情愫让大家成了一家人
# _1 D* n/ R& |: l" E! Z$ v% H% ^& W+ H1 V9 i( S0 D; b/ ]
61岁的刘玉琴走进宾馆就热情地和各位病友打招呼。这其中有认识的、有不认识的,碰到不认识的,就问“你是哪年的?”这句话打开话匣子。“626医疗队存在了10多年,治疗全国各地的患者10多万人,我们只对同一批住院的病友比较熟悉,所以碰到不认识的,我们就问‘你是哪年的?’就像学生问校友是哪年毕业的一样。”
/ ]: n. V, z! Z- k1 I2 ^7 T4 _: o9 g( @/ ]4 T) Z5 v
刘玉琴是延边人。“当年是我妈妈背我到长春来治病的。”刘玉琴说:“我3岁患了小儿麻痹症,年龄越大病情越严重,我的左腿每走一步都要压一压,后来就开始拄双拐,我19岁来长春的时候已经走不了路了。那时我听一个长春的知青说长春626医疗队治疗小儿麻痹症效果特别好,我就给626医疗队写了一封信,把我的情况都说了。没想到医疗队马上给我回了信,介绍了他们的治疗情况,并说欢迎我来治疗。在626医疗队经过3年的治疗,我的腿不用拐杖就能走路了。我出院的那天,医疗队的栗兴中医生还特地把我送上了火车。当时我们医患关系特别好,我们称医生、护士为患者的贴心人。”
/ k0 T4 e' u6 T1 W+ e) k+ L! K8 [6 |& ]% h+ }$ w2 _
因为对626医疗队的感激,因为感受到了长春的人情味,1983年,刘玉琴搬来长春开始了创业,也是在这一年,她学会了骑自行车,现在经营着一家服装店。“骑自行车,这是我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事。”刘玉琴说。* i0 f& ?* P" e: e6 j4 c% S1 g  F

/ F# o1 Q4 c3 ]& l* Q, H. i9 I间隔44年岁月
2 D* Q$ f8 g# G6 {0 K& l. u/ j2 N0 p3 x
但医院的记忆历久弥新
/ ~4 ~9 S( T3 [) K3 a2 V7 E. d* l/ H: r1 L
因为这次的聚会,来自黑龙江的段晓平特别把保存多年的自己当年画的626医疗队平面图带了过来。平面图上画着病友们熟悉的红楼与白楼,食堂、水房、球场、菜地标注的一清二楚。虽然没有精确的地理坐标与比例尺,但626医疗队的病友们看到这张平面图,还是一脸惊喜,就是这张平面图,勾起了大家多年前的记忆。. }: z( U% {# t! E& |3 P
# P9 v! D6 v) S$ d) P# E
“我3岁的时候有一天高烧不退,当时以为是感冒,后来右腿就不能动了。刚开始我是在地上爬,后来上学了就借助小板凳挪着走。从1969年秋天起,我曾数十次来到这里往返穿线治疗。1978年,我入院治疗。这里有医术精湛、充满爱心的医护人员,有同病相连、互相照顾的病友,这里就是一个快乐的大家庭,长春对我们来说就是第二故乡。在这里治疗后,我不拄拐就能走路了。”段晓平说。9 X3 E) Z- K" H# x# o* z7 {
- {$ I/ [6 V4 s& m  I; c
“当年我们被疾病所困,是626医疗队给我们带来了希望。我画平面图的时候还不满20岁呢,一晃30多年过去了,每当翻开这幅画时,我总会回想起在医疗队住院时那些难忘的日子,还有那些可钦可敬的军医、护士和亲爱的患友们。”段晓平说。" n. b6 e6 y) N8 w

! J+ _% G) G8 h- W他最大的遗憾! U6 Z3 T. c8 e: P8 n, R$ H
  N8 A- P  F; o, T$ A# c
是没参与拍摄当年的纪录片! L7 r) k" u3 f7 ^9 N/ B7 g  E8 Q& ?

. M" x1 L8 W2 D' x' |“我是这么多小儿麻痹症患者中治疗效果最好的一个。”来自牡丹江的印明全说。
& L, ^' Y: d2 X. g
( g* ^- \' N" t# \印明全告诉记者,他是1976年来到626医疗队的,经过一年的治疗从右脚足内翻变为可以正常行走。“我3岁的时候患了小儿麻痹症,右脚足内翻,走路时要在右脚鞋面上绷一块牛皮,走着走着还经常崴脚,要不停地坐下来揉脚,那罪遭得就别提了。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治疗、手术,我的脚恢复正常了,就是右腿比左腿细一些,如果不着急,走起路来跟正常人一样。”印明全说:“1978年,208医院通知我,医院要拍一部关于小儿麻痹症的纪录片,因为我的治疗效果是最好的,想要我来长春拍纪录片。因为我家当时条件不好,所以我没有回长春拍纪录片,这是我最遗憾的一件事。”. \+ j2 z- P5 Q. L5 t8 S5 T# w
. K8 _" Y. G( v0 q
▲患友相聚有说不完的话。& K6 Z' l  _, j- ?% r

6 o. z2 N* _+ `▲相约明年再相聚。
9 l( g2 d& L- f; I) Y$ L) K& ]2 M
: f5 d% }/ d+ \7 U/ v& U▲患友拿着2009年的《长春晚报》,回忆第一次相聚的好时光。) |( v) L) B$ b! U3 S* i
$ O; P# `- l, ]& a% F7 m6 }
▲找到唐玉文,谢谢报社的帮助。
; z2 b; f4 G6 |: }
/ }! v' X+ |/ x$ i- Z/ g9 k. C▲患友围着当年的医生亲切交谈。4 H7 y: M1 j" S2 I) Y) x

7 N1 M' Z0 s; ^9 y5 a: P7 k▲患友来自祖国各地。
6 \/ e  q% d8 s- Q# P! F/ x- p. |* w0 y1 H& P: v
▲王丽华和伏秋萍,37年后再相聚。
9 O7 l  m2 h. c# K- e! v- n, }" T& x% G9 @, |3 Y  a$ }/ G
▲留下这珍贵瞬间。
分享到: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
依旧

返回列表